close

經過友人紅貓的推薦,
到大直美麗華看早場的《芭樂特》,只有4個人觀賞。
早耳聞此片造成不小的轟動,
在於主角以哈薩克記者「芭樂特」這個虛構人物,
假借至美國取經學習名義,從東岸至西岸沿途訪問,
並利用偽紀錄片的手法拍攝,算是另類的公路電影。
由於受訪者多是未經安排的真實人物,
不加掩飾的真實反應製造了不少的笑點,
凸顯了所謂的美國觀點及文化差異。
當然劇中最大的笑點還是圍繞在「性」上面,
不論是女性主義、性別歧視、同性戀,還是在性態度各方面,
在芭樂特以激進且帶些低級言行的故意惡搞下,
挑戰了美國看似予人兼容並蓄多元開放的文化禁忌,
多少反映一般民眾對於爭議議題的偏見、排斥與內心恐懼。

這部片等於是將電視節目的實境秀搬上了大銀幕,
芭樂特以一派天真之姿到處搞破壞,幹盡蠢事,
就像是街頭惡作劇的橋段串聯,脫軌無厘頭的演出,
令人不從頭笑到尾也難,當然這也引起部分人的反感。
個人倒是覺得芭樂特在德州的牧場那一幕最好笑,
不僅反諷了布希的波灣戰爭政策及老大自居的心態,
還用美國國歌的曲調大唱偽哈薩克國歌,
其中歌詞內容白濫不雅,實在令人傻眼,
而完整的歌詞也只能在網路上搜尋。

最後芭樂特因為追求波霸女星失敗而談到美國夢的追尋,
為此次的美國行所作了略帶感傷的註腳,
但喜劇終究是喜劇,他在最後倒底說了什麼似乎並不重要。
不過個人比較好奇的是:芭樂特在旅途中為何總是「雞不離身」?
雞在他的旅途中倒底是扮著何種角色或有何作用呢?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ina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